为希望的田野注入生机活力
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大力抓好农业生产,促进乡村全面振兴。完善和强化农业支持政策,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,促进农业丰收、农民增收。
如何让14亿多人端牢“饭碗”,如何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,乡村振兴如何发力?代表委员在全国两会上积极建言献策,从知识产权角度带来了解决方案。
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,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,把‘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’真正落实到位。”两会期间,习近平总书记“下团组”时的这一重要论述引发代表委员广泛共鸣。大家表示,要想端牢饭碗,既要“藏粮于地”,加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,牢牢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;也要“藏粮于技”,为农业注入科技新动能,提高粮食生产质量和效益。
种子是农业的“芯片”,乡村振兴离不开种业创新。“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,但也是种子需求大国。”全国人大代表、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兆安经调研发现,我国种子产业发展当前存在多个问题,比如,种子企业综合竞争力不强,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种子数量较少;原创性种质资源相对稀缺,品种同质化问题仍然存在;科研机构和企业缺乏有效协作;科研育种人才支撑力度不够等。
“要打好种业‘翻身仗’,当务之急是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,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。”张兆安建议,我国应加大优质种子资源的保护力度,不断完善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制度体系,严厉打击侵权行为;加快农业科技创新,建立健全农业基础研究技术体系,强化对关键种子研发的扶持,着力攻克关键种子的培育难题。同时,在不断推出自主知识产权种子的基础上,逐渐掌握一些重要种子的市场话语权和定价权。
全国政协委员、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吴德认为,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将直接激励种业研发人员的创新创业积极性,促进更多种业创新成果产生。这也将进一步带动粮食品质提升、耕地质量提高、农村文化风貌改变和生态环境改善。
“当前,基层一线的种业知识产权保护还有待加强,选育新品种商标侵权、种子被套牌模仿、派生品种难以界定、新品种知识产权权属不清晰等情况时有发生。”对此,吴德建议,应进一步完善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,并开展更大范围的科普教育,形成新品种从选育到保护的基本规范,让创新者既有保护意识又有保护规范,让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激励作用充分、高效释放。
以上就是成都中络智合知识产权公司为大家整理关于“为希望的田野注入生机活力”的新闻资讯,至于更多的内容,可以关注网站资讯,如果您还有其他的关于知识产权疑问,欢迎咨询成都中络智合知识产权公司,我们会有专业的知识产权顾问为您提供帮助。
【版权与免责声明】本网站所发布的文章皆遵循版权声明,如果没得相应的授权,禁止转载,同时对于本网站所发布的文章,如若有涉及版权、声誉等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并提出问题,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后根据相关规定及时处理。
本网站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,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、公司、企业或个人等的知识产权,请来电或致函告之,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